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福建省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24-07-07 17:54: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7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福建省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福建省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闽委教宣〔2006〕51号


各设区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委制订了《福建省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06年11月8日




福建省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三条 辅导员既是高等学校教师,又是党政管理干部,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 职责与要求
第四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八)指导学生党、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章 选聘与配备
第六条 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等相关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选留人员的条件,在本校推荐免试硕士生、博士生的计划中划出一定的名额,用于选留专职辅导员。这些人员在专职从事两年辅导员工作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
第七条 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要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八条 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应届党员毕业生、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应具有学生工作经历,具备较强的思想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兼职辅导员可从党员专业教师、党政管理人员或研究生中选聘,必须具备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第九条 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专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担负相应职责。
第十条 新选聘的专职辅导员,本科高校原则上应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要从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或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中选聘。
第十一条 鼓励符合辅导员、班主任岗位要求的新聘任青年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专任教师从助教到讲师、从讲师到副教授的职称评聘期间原则上要求有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
第四章 培养与发展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要坚持精育原则,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设立辅导员培养专项经费,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要把选拔优秀专职辅导员攻读学位或在职进修纳入本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第十四条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和重实效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实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有关高校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第十五条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相应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经费,把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纳入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学校要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要把专职辅导员教师职务的评聘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评聘。要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制定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突出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制定辅导员职务具体聘任条件。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对于高级职务应侧重考察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
第十八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学生工作、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应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辅导员中的部分骨干力量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要制定和落实专职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的具体办法,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专职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保证他们每两年至少参加一次校外考察或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应定期选派优秀专职辅导员到国内外高校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学习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和个人发展需要,畅通辅导员向党政管理和专业教师等工作岗位转换的渠道,积极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优秀辅导员。高等学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应优先从具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干部和教师中选拔。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和必要保障。辅导员的实际收入应不低于本校相应级别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
第五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四条 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学生工作部门是具体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和院(系)共同承担辅导员队伍建设任务。辅导员具备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接受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要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组织人事部门、院(系)和学生协同完成。考核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过程务必科学、公正、客观、全面,体现民主公平原则。
第二十六条 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人事档案,并与职务晋升、工作补贴、评优评先等相挂钩,对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学校和院(系)应给予表彰和奖励,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任用;对考核不合格、不胜任工作的辅导员应调离辅导员岗位、直至解聘。
第二十七条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建立辅导员专项评优奖励制度,每两年结合评选优秀政工干部表彰一次优秀辅导员,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十佳辅导员”。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及时表彰优秀辅导员,树立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其他类型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可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十九条 各地各高校应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备案。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6年11月8日起施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负责解释。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交通部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
交通部


第一条 为了总结公路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到通车运营全过程的经济教训,科学评价建设成果,使公路建设管理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工作方法科学化的轨道,强化全行业宏观管理机制,提高公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是指在公路通车后,经过二、三年的实际运营考核,按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决策、设计方案、工程施工直至通车运营的全过程各阶段工作的成功与失误,全面对照、总结,并对各阶段工作成果变化的内在联系与促成因果进行追踪的
工作。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全面改进建设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 建设项目后评价成果的主要文件为“后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管理卡”。
“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的概述;
二、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三、项目施工实施与设计文件主要内容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四、考核期运营情况及其与决策、设计的预期目标的差别和原因分析;
五、建设项目最终的评价;
六、后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利用国外贷款的项目后评价报告还应包括国内、外咨询(评估)结果、贷款额及其使用情况和偿还能力等。
“后评价报告”的文本格式及其主要内容要求详见本办法附件。
“建设项目管理卡”的表格内容详见本办法附件。
第四条 凡属公路(包括独立大桥、隧道)建设的大中型及重点工程项目,均应按规定开展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各建设单位应于建设项目立项(即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开始填写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建立起建设项目跟踪管理系统和定期检查制度,并按规定逐步完善各阶段的各项管理
机制。
第五条 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各阶段的正式批准文件为依据,以科学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分析、对比、检验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及通车运营各阶段主要指标及方案、物价、利率、汇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及其因果关系;对比、分析建设规模、工
程概算、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判别其变化是否科学、合理。
第六条 后评价依据的主要文件包括:立项决策、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施工阶段重大问题的请示及批复、工程竣工报告、验收报告和审计后的工程决算及主要图纸等。
第七条 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对比”、“追踪”。科学的后评价工作,必须与完善的跟踪管理系统相结合,建立、健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和若干子系统管理卡,实行计算机统计跟踪管理,推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建立决策、设计、施工、通车运营各阶段的技术、经济
档案,为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积累完整的技术经济资料和科学的技术经济数据。
第八条 建立建设项目考核期制度。根据项目特点,建设项目自验收通车至后评价工作开始的二、三年内进行交通量及运行车速调查,财务核算,检验设计通行能力、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的实际水平,为项目最终总结提供运营方面的可靠数据。
第九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由负责该项目的交通厅(局)负责,组织设计、施工和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研究编制后评价报告,经本单位行政领导和主管技术、经济的负责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自审后,邀集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与施工单位和公路管理方面的有关专
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人员共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要根据审查意见对后评价报告做进一步修改、补充,并报送交通部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最终成果。
上报的后评价报告编就后,由编制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签章并加盖公章,报送主管部门一式十五份。报告文本统一采用297mm×210mm(A4)装订、封面采用紫红色,报告及主要附件合并装订。
第十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批准公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Ⅰ.封面格式
××—××公路后评价报告
(编制单位)
一九 年 月
Ⅱ.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 ××××× (盖章)
单位负责人 ××× (盖章)
总工程师 ××× (盖章)
总经济师 ××× (盖章)
总会计师 ××× (盖章)
项目负责人 ××× (职务或职称)
报告主办人 ××× (职务或职称)
参加人员 ××× (职务或职称)
××× (职务或职称)
参加单位 ×××××
参加人员 ××× (职务或职称)
××× (职务或职称)
参加单位 ×××××
参加人员 ××× (职务或职称)
××× (职务或职称)
Ⅲ.目录
目 录第一章 概述第二章 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的情况第三章 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第四章 项目考核期运营情况和评价第五章 效益评价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附件:1.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1)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表1-1、表1-2(2)公路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表2(3)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及效益管理卡表32.有关委托、招标、评审、批复等主要复印文件
Ⅳ.内容要求
第一章 概 述
一、建设项目的起终点(位置),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开工、竣工、通车时间。
二、项目的建设规模、标准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等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
四、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如:养路费、能交基金返还、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利用外资等)。
五、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结论。
第二章 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的情况
一、建设项目各阶段的依据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任务的委托,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完成情况,审查会议提出的主要修改意见。
3.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
4.项目施工图设计情况。
5.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文件的主要内容。
二、项目实施情况和评价
1.决定施工单位的方式。如用招标方式,应包括招标、投标、中标及签订合同情况。
2.施工单位名称及其承担的工程项目内容和实施管理方法。
3.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及其承担的工程项目内容和实施管理方法。
4.建设环境及施工条件等情况。
5.工程实施中的变更损益分析,包括变更原因、施工难易、投资增减、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影响等情况。
6.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情况和结论。
7.施工的计划安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分析。
8.施工期各年度投资完成情况(内资、外资数额及其当年利率或汇率)。
9.工程决算与初步设计概算、立项决策估算的比较分析(按单项工程分内资和外资)。
10.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
第三章 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指标包括:建设规模、标准的内容及主要工程量、建设投资等。
一、分析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及其批复等立项、决策阶段的主要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初步设计与决策阶段相比,主要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项目实施结果与施工设计的差别及其原因分析。
四、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分析。
第四章 项目考核期运营情况和评价
一、项目考核期运营概况
1.项目考核期的时间跨度。
2.考核期运营的交通量、运行车速及车型调查结果。
3.考核期是否达到交通量预测能力。
4.配套及辅助设施的建设是否必要和适宜。
二、考核期的评价
1.是否具备预期的效果。
2.实际交通量与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及其原因。
3.项目达到预计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第五章 效 益 评 价
一、经济效益评价
参考《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根据实际经济成本和考核期的运营实际效益,重新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经济效益比较。
二、财务效益评价
1.对于收费公路(独立大桥、隧道)根据财务成本和考核期收费的实际,重新进行项目的财务分析,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财务分析比较。
2.进一步做出收费分析,以落实偿还能力。
3.说明物价上涨、汇率变化对财务效益,工程决算产生的实际影响。
4.项目的运输成本和效益计算中,应将每年的当地价格按换算率折合成基准年的价格。
三、社会效益评价
1.新建公路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分析。
2.新建公路对所在地区环境产生影响分析。
3.交通事故的分析。
4.其他社会效益。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根据项目考核期运营实践,从总体上评定项目立项和决策阶段确定的主要指标是否正确。
2.项目建设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项目施工招标、施工监理的经验、教训。
4.建设投资(内资、外资贷款及国家补助)使用是否合理,有何经验教训。
5.预达到项目预期效益的措施。
二、建议
1.对未达到设计通行能力的项目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建议。
2.对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
3.对投资(内资、外资贷款及国家补助)安排及配套资金的合理使用提出具体建议。
4.其他。
Ⅴ.附件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填表说明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也适用于独立大桥及隧道建设项目,其标题改为桥梁建设项目管理卡或隧道建设项目管理卡。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由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表1-1、表1-2及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表2和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及效益管理卡表3组成。
表1-1、表1-2和表2应从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进行填写,工程竣工通车时应编制、填写完毕。
一、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在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竣工验收项内。
(二)上报及批准机关、文号填写在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及初步设计项内。
(三)各阶段工作发生的日期及时间按年月日至年月日填写在日期栏内。
(四)各阶段建设规模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应分别填写各阶段审查的(或上报的)和批准的各项内容。“上报文件”系指与“批复”相应的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
公路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单位为km。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计算行车速度,单位为km/h;路基宽度,单位为m等。
桥梁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桥长(包括主桥和引桥),单位为m;两岸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km。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桥面净宽,单位为m;车辆荷载(包括汽车和挂车);通航净空(航道等级);两岸接线路基宽,单位为m等。
隧道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隧道长,单位为m;两端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km。主要的技术指标可填写隧道净宽,单位为m;隧道净空,单位为m;两端接线路基宽,单位为m等。
(五)项目各阶段估算、概算和决算的总投资分别填写在工程总投资栏内,单位为万元。
资金筹措分内资和外资,内资包括养路费、省能交基金返还、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等;外资包括国外贷款、华侨及港澳同胞集资等。外资折合成人民币分别填入各栏内。
(六)项目各阶段估计或实际使用的四大材料分别按总用量(单位为立方米、t)和总价值(单位为万元)填写。
二、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一)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各阶段的投资、工程量等工程指标,应按各阶段最终批准的和实际实施的指标进行填写;外资按实际使用的币制折合成人民币填写。
(二)表内项目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估算投资因分项较少,可合并填写。
(三)独立大桥和隧道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的项目内容可参照有关工程投资估算项目表。
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及效益管理卡
(一)基准年交通量指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当年的交通量;考核年交通量指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时至考核年的预测交通量,考核年的实测交通量;预测年交通量指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考核年至该年的预测交通量。
(二)预测交通量的年份按需要划分,直至公路等级的远景设计年限。
(三)考核年实测交通量应进行OD调查,多次观察统计能反映实际情况的交通量。
(四)效益评价指标应按《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附件4要求的评价指标进行填写。
(五)为了给效益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如有老路,应在新路未通车前对老路进行交通量和运行车速调查,车速调查依新解放和东风卡车的车速为准,同时注明车速调查时的小时交通量(最好在高峰时调查)。新路通车后,应对新老路同时进行交通量和车速调查,调查要求同前。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综 合 管 理 卡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表1-1
------------------------------------------------------
建设阶段 | | 项 目 建 议 书 | | 设 计 任 务 书
|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
项目内容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一、承担单位 | | | | | |
----------|------|------|------|-------|------|-------
二、项目负责人 | | | | | |
----------|------|------|------|-------|------|-------
三、上报及批准机关 | | | | | |
----------|------|------|------|-------|------|-------
四、上报及批准文号 | | | | | |
----------|------|------|------|-------|------|-------
五、日期 | | | | | |
----------|------|------|------|-------|------|-------
六、建设规模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续上表
------------------------------------------------------
七、主要技术指标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八、工程总投资 | | | | | |
----------|------|------|------|-------|------|-------
资金来源: | | | | | |
----------|------|------|------|-------|------|-------
1.内资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2.外资 | | | | | |
----------|------|------|------|-------|------|-------
(1) | | | | | |
----------|------|------|------|-------|------|-------
(2) | | | | | |
------------------------------------------------------

续上表
------------------------------------------------------
建设阶段 | | 项 目 建 议 书 | | 设 计 任 务 书
|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
项目内容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九、四材用料 | | | | | |
----------|------|------|------|-------|------|-------
1.木材(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2.钢材(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3.水泥(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4.沥青(用量)| | | | | |
----------|------|------|------|-------|------|-------
(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
------------------------------------------------------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综 合 管 理 卡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表1-2
---------------------------------------------------------
建设阶段 | 初 步 设 计 | | |
|-------------| 施工图设计 | 工程竣工验收 | 各阶段变化简要说明
项目内容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
----------|------|------|-------|--------|---------------
一、承担单位 | | | | |
----------|------|------|-------|--------|
二、项目负责人 | | | | |
----------|------|------|-------|--------|
三、上报及批准机关 | | | | |
----------|------|------|-------|--------|
四、上报及批准文号 | | | | |
----------|------|------|-------|--------|
五、日期 | | | | |
----------|------|------|-------|--------|
六、建设规模 | | | | |
----------|------|------|-------|--------|
1. | | | | |
----------|------|------|-------|--------|
2. | | | | |
----------|------|------|-------|--------|
七、主要技术指标 | | | | |
----------|------|------|-------|--------|
1. | | | | |
----------|------|------|-------|--------|
2. | | | | |
----------|------|------|-------|--------|
八、工程总投资 | | | | |
----------|------|------|-------|--------|
资金来源: | | | | |
----------|------|------|-------|--------|
1.内资 | | |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2.外资 | | | | |
----------|------|------|-------|--------|
(1) | | | | |
----------|------|------|-------|--------|
(2) | | | | |
---------------------------------------------------------

续上表
---------------------------------------------------------
建设阶段 | 初 步 设 计 | | |
|-------------| 施工图设计 | 工程竣工验收 | 各阶段变化简要说明
项目内容 | 上报文件 | 批 复 | | |
----------|------|------|-------|--------|---------------
九、四材用量 | | | | |
----------|------|------|-------|--------|
1.木材(用量)| | | | |
----------|------|------|-------|--------|
(价值)| | | | |
----------|------|------|-------|--------|
2.钢材(用量)| | | | |
----------|------|------|-------|--------|
(价值)| | | | |
----------|------|------|-------|--------|
3.水泥(用量)| | | | |
----------|------|------|-------|--------|
(价值)| | | | |
----------|------|------|-------|--------|
4.沥青(用量)| | | | |
----------|------|------|-------|--------|
(价值)| | | | |
----------|------|------|-------|--------|
| | | | |
----------|------|------|-------|--------|
| | | | |
----------------------------------------------------------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投 资 管 理 卡
-----------------------------------------
建 | 工程量| 项目建议书 | 设计任务书 | 初步设计
工 设 | |-------|-------|-------
程 阶 | |工| 估 算 |工| 估 算 |工| 概 算
内 段 | |程|-----|程|-----|程|-----
容 | 单 位|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
------------|----|-|--|--|-|--|--|-|--|--
工程总规模 | 公里 | | | | | | | | |
------------|----|-|--|--|-|--|--|-|--|--
第一部分 建筑安装工程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一、路基 |公路公里| | | | | | | | |
------------|----|-|--|--|-|--|--|-|--|--
1.土石方 | 立方米| | | | | | | | |
------------|----|-|--|--|-|--|--|-|--|--
2.纵向排水工程 | 公里 | | | | | | | | |
------------|----|-|--|--|-|--|--|-|--|--
3.防护工程 |公路公里| | | | | | | | |
------------|----|-|--|--|-|--|--|-|--|--
4.其他工程 | 公里 | | | | | | | | |
------------|----|-|--|--|-|--|--|-|--|--
二、路面 |公路公里| | | | | | | | |
------------|----|-|--|--|-|--|--|-|--|--
1.沥青混凝土路面 | 平方米| | | | | | | | |
------------|----|-|--|--|-|--|--|-|--|--
2.水泥混凝土路面 | 平方米| | | | | | | | |
------------|----|-|--|--|-|--|--|-|--|--
3.路面基层 | 平方米| | | | | | | | |
------------|----|-|--|--|-|--|--|-|--|--
三、桥梁涵洞 |公路公里| | | | | | | | |
------------|----|-|--|--|-|--|--|-|--|--
1.大桥 | 米/座| | | | | | | | |
------------|----|-|--|--|-|--|--|-|--|--
2.中桥 | 米/座| | | | | | | | |
------------|----|-|--|--|-|--|--|-|--|--
3.小桥 | 米/座| | | | | | | | |
------------|----|-|--|--|-|--|--|-|--|--
4.涵洞 | 米/道| | | | | | | | |
-----------------------------------------

单位:万元 表2
-------------------------
| 分年完成投资额(内资、外资)|施工决算| 备
|---------------|----|
| | | | |工 |内|
|××年|××年|××年|××年|程 |外|
| | | | |量 |资|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 | 工程量| 项目建议书 | 设计任务书 | 初步设计
工 设 | |-------|-------|-------
程 阶 | |工| 估 算 |工| 估 算 |工| 概 算
内 段 | |程|-----|程|-----|程|-----
容 | 单 位|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
------------|----|-|--|--|-|--|--|-|--|--
四、隧道 |公路公里| | | | | | | | |
------------|----|-|--|--|-|--|--|-|--|--
1.土质隧道 | 米 | | | | | | | | |
------------|----|-|--|--|-|--|--|-|--|--
2.石质隧道 | 米 | | | | | | | | |
------------|----|-|--|--|-|--|--|-|--|--
五、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1.清除场地 |公路公里| | | | | | | | |
------------|----|-|--|--|-|--|--|-|--|--
2.拆迁建筑物、构筑物 | 处 | | | | | | | | |
------------|----|-|--|--|-|--|--|-|--|--
3.平面交叉 | 处 | | | | | | | | |
------------|----|-|--|--|-|--|--|-|--|--
4.互通式立体交叉 | 处 | | | | | | | | |
------------|----|-|--|--|-|--|--|-|--|--
5.分离式立体交叉 | 处 | | | | | | | | |
------------|----|-|--|--|-|--|--|-|--|--
6.通道 | 处 | | | | | | | | |
------------|----|-|--|--|-|--|--|-|--|--
7.管理与养护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8.安全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9.服务设施 |公路公里| | | | | | | | |
------------|----|-|--|--|-|--|--|-|--|--
10.环境保护工程 | 处 | | | | | | | | |
------------|----|-|--|--|-|--|--|-|--|--
11.其他设施 | 处 | | | | | | | | |
------------|----|-|--|--|-|--|--|-|--|--
六、临时工程 |公路公里| | | | | | | | |
------------|----|-|--|--|-|--|--|-|--|--
1.便道 | 公里 | | | | | | | | |
-----------------------------------------

续上表
-------------------------
| 分年完成投资额(内资、外资)|施工决算| 备
|---------------|----|
| | | | |工 |内|
|××年|××年|××年|××年|程 |外|
| | | | |量 |资|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 | 工程量| 项目建议书 | 设计任务书 | 初步设计
工 设 | |-------|-------|-------
程 阶 | |工| 估 算 |工| 估 算 |工| 概 算
内 段 | |程|-----|程|-----|程|-----
容 | 单 位|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量|内资|外资
------------|----|-|--|--|-|--|--|-|--|--
2.便桥 | 米/座| | | | | | | | |
------------|----|-|--|--|-|--|--|-|--|--
3.电力、电信线路 | 公里 | | | | | | | | |
------------|----|-|--|--|-|--|--|-|--|--
七、计划利润 |公路公里| | | | | | | | |
------------|----|-|--|--|-|--|--|-|--|--
八、税金 |公路公里| | | | | | | | |
------------|----|-|--|--|-|--|--|-|--|--
第二部分 设备及工具、 | | | | | | | | | |
------------|----|-|--|--|-|--|--|-|--|--
器具购买费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一、设备购置 |公路公里| | | | | | | | |
------------|----|-|--|--|-|--|--|-|--|--
二、工具、器具购置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三、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 |公路公里| | | | | | | | |
------------|----|-|--|--|-|--|--|-|--|--
第三部分 其他费用 |公路公里| | | | | | | | |
------------|----|-|--|--|-|--|--|-|--|--
一、征用土地费 | 亩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犯罪的界定

肖文


  少数民族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应当得到特别的关注和研究。从既存的犯罪学文献中,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犯罪的研究相对较少,甚至于何为少数
  民族犯罪的问题还存在争议。1985年3月,美国一家有权威的法学杂志《美国法律杂志》在一篇对亚洲及中国近年来犯罪学及矫正学研究评述的文章中写道:“近十年是中国大陆犯罪学和矫正学领域最有生气、最为活跃的十年”。“大陆法学界人士开始从社会存在的本身,从经济、文化等各个具体方面去寻找犯罪的根源和矫正犯罪的对策。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中国犯罪学和矫正学研究最有理性、最富于科学精神的时代。然而,使人感到遗憾的是:所有对犯罪现象、原因及对罪犯矫正的探讨基本上都是以汉民族犯罪现象为标本进行的,对于少数民族犯罪及罪犯矫正却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与大陆还处于基本隔绝的台湾,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也寥若晨星。这种对犯罪学及矫正学研究仅仅局限在以一个主要民族为标本,而不包括其它几个少数民族的状况不能不说是中国犯罪学和矫正学发展中的一个严重缺陷……”。甚至在少数民族犯罪问题指向如何,究竟指向少数民族地区抑或主体,还是指向少数民族整体抑或个体?理论界都存在疑问。在我看来,少数民族犯罪是按照行为人的民族身份对犯罪现象的一种新的分析。首先,它是一种以犯罪主体的民族身份作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少数民族公民作为犯罪主体在民族地区表现得较为集中和突出。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因此,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少数民族数量为多,犯罪总量中少数民族犯罪自然较多。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下,将少数民族犯罪界定为以犯罪主体身份为标准的划分的犯罪而不是按照地区划分的犯罪(比如“城乡结合部犯罪”)是适宜的,既可以关照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总量,又可以关照少数民族作为主体实施的犯罪的个量。其次,它应当指向少民族个体,是少数民族中个体公民对国家刑法规范的蔑视与挑战。马克思认为: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在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少数民族犯罪仅仅是“孤立的”少数民族个人对“统治秩序”(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等)的侵犯。复次,少数民族犯罪呈现特征与形成原因的不同。聚居于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与汉族存在一定的差别,正是这些环境上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犯罪与汉族犯罪在特点与形成原因上的不同。与汉族犯罪相比较,少数民族犯罪受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对各种犯罪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少数民族犯罪在多发案件类型、发案时间、地点等犯罪现象诸要素上呈现与其他犯罪相异的特征。再次,少数民族犯罪需要采取不同的刑事政策与犯罪控制手段。不同的犯罪原因必然要求不同的刑事政策与犯罪控制手段。我们的党和政府历史形成的“两少一宽”刑事政策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应对少数民族犯罪的有效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各少数民族犯罪的不同特点以及犯罪形成的不同原因